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

导读: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发布《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全文如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发布《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

(2024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修改完善刑事法律

——开展反恐专门立法

——完善其他相关法律

——健全有关行政法规

——新增相关地方性法规

——制定部门与地方政府规章

二、恐怖活动认定清晰、处罚规范

——清晰界定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等概念

——明确恐怖活动违法行为认定标准

——明确恐怖活动犯罪行为认定标准

——遵循恐怖活动违法行为处罚原则

——规范恐怖活动犯罪行为处罚自由裁量权

三、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规范权力运行

——规范办理程序

——落实办案责任

——加强外部监督

——拓宽监督渠道

四、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权

——保障享有人权的安全环境与社会秩序

——保障受害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

——保障人身自由、人格尊严

——保障辩护权

——保障知情权、参与权

——保障依法获得救济的权利

——保障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保障罪犯合法权利

五、有力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

——不断增强反恐防恐能力

——更好统筹安全稳定与社会发展

——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为全球和区域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结束语

前言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敌,是对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挑战,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反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长期以来,联合国主导制定一系列公约等文件,领导和协调成员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推动将反恐怖主义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世界各国纷纷响应联合国号召,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和实施国内反恐怖主义法律,不断加强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国际社会逐步建立起包括国际性、区域性公约,多边、双边条约和协定,以及国内法在内的多层次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

中国作为恐怖主义受害国,长期面临着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反恐怖主义法治建设,通过缔结或参加一系列国际公约条约、修改完善刑事法律,不断积累反恐怖主义法治经验。面对国际国内恐怖活动的新情况、新形势,中国持续深化对反恐怖主义法治工作的认识,全面总结本国反恐怖主义工作的规律特点和实践做法,借鉴吸收他国有益经验,制定反恐怖主义专门法律,完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规范和统一法律适用,为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多年来,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公正司法、切实加强人权保障等法治实践,中国逐步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恐怖主义法治道路,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球和地区安全稳定作出贡献。

一、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关联组织主持下,国际社会陆续制定了13项全球性反恐怖主义公约,表明全球对打击恐怖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加强国际合作,有效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中国相继加入或批准了《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立足本国国情,坚持宪法原则,借鉴学习国际社会有益经验,加快了国内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建设进程。

——修改完善刑事法律。恐怖活动犯罪是国际公认的严重刑事犯罪,是各国刑法打击的重点。199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新增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并加大了对相关恐怖活动犯罪的处罚力度。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世界各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打击恐怖主义。同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专门完善恐怖活动犯罪刑法条款,明确刑法适用,对刑法作出八条补充修改。其中,为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1373号决议,增设资助恐怖活动犯罪。同时,为惩治涉及恐怖活动洗钱的犯罪活动,将恐怖活动犯罪纳入洗钱罪的上游犯罪。200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在相关条款中进一步完善了为恐怖活动犯罪洗钱的罪刑规定。2015年8月,针对暴力恐怖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以及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等罪名,并明确相关罪状,细化刑罚适用。

此外,2012年、201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两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其中,为适应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需要,对恐怖活动犯罪侦查、起诉、审判程序等方面作出特别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单独或者联合制定发布一系列司法解释,进一步规范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适用和诉讼程序。

——开展反恐专门立法。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接连发生一系列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各国纷纷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或者修订完善原有法律。2011年10月,为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对恐怖活动的定义、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职责、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认定及名单公布、开展反恐怖国际合作等作出规定,为后续立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至2014年间,国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多国接连发生一系列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连续在新疆、北京、云南等多地制造一系列暴力恐怖案(事)件,严重践踏人类尊严。2014年4月,为总结治理恐怖活动犯罪经验,完善反恐怖主义工作机制,坚决遏制暴恐活动多发、频发、蔓延态势,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牵头多部门,在实地调查、研究论证、广泛听取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起草反恐怖主义法。201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会后将草案全文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2015年2月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分别进行第二、第三次审议,均对草案进行完善。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该法作为反恐怖主义的专门性、综合性法律,对中国反恐怖主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立场、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全面规定,为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018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进一步明晰行业主管部门职责,促进反恐怖主义工作的有效开展。

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